“訾”字的意思
1.同“赀”
2.姓。
[zǐ]说人坏话:~议。~毁。
“訾”字的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● 訾
zī ㄗˉ
钱财:~算。估量,限度:“~粟而税”。希求:“不~重器”。古同“咨”,嗟叹声。古同“恣”,恣纵,狂放。姓。英语 bad-mouth; criticize; defects
德语 verleumden ,verleumden ,Zi (Eig, Fam)
“訾”字的详细解释
详细字义
◎ 訾 zī
〈动〉
(1) 衡量;计量 [measure]
息耗减损通于不訾。——《淮南子·原道》
訾功丈而知人数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知度》。注:“相也。”
訾相其质,足以比成事,诚可立而授之。——《国语·齐语》
(2) 又如:訾粟(度量粟米);訾计(估量计算);訾相(衡量省视);訾省(计算、察核财物)
(3) 考虑;希求 [consider;seek for]
心悁忿而不訾前后者,可亡也。——《韩非子》
不訾重器,毋訾衣服成器。——《礼记·少仪》
(4) 又如:訾问(考虑、过问)
(5) 放纵 [indulge]
离纵而跂訾者也。——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
小谨者无成功,訾行者不容于众。——《淮南子》
词性变化
◎ 訾 zī
〈名〉
(1) 通“赀”。钱财 [property]
家訾累数巨万矣。——《史记》
以訾为骑郎。——《史记·张释之传》
以訾助边。——《盐铁论·击之》
(2) 又如:訾用(资产财用);訾算(钱财数目。指买官的钱;用钱来计算);訾产(资产,财产)
(3) 古地名 [Zi,an ancient place name]。在今河南省巩县西南
夏,四月,乙酉,单子取 訾。——《左传》
(4) 疾病 [illness]
岁凶,庸人訾厉,多死丧。——《管子·入国》
(5) 又如:訾厉(疾病,灾害)
(6) 缺点 [defect]
故子之所刺于礼者,亦非礼之訾也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下》
(7) 又如:訾缺(过错与缺失)
(8) 姓。如:訾陬(复姓)
(9) 另见 zǐ
基本词义
◎ 訾 zǐ
〈动〉
(1) (形声。从言,此声。本义:毁谤,非议)
(2) 同本义 [caluminate;slander]
訾,訾訾不思称意也。从言,此声。——《说文》
四制訾之者,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。——《礼记·丧服》。注:“口毁曰訾。”
不訾小忿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一年》
公子沓訾之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审应》。注:“毁也。”
訾行者不容于众。——《淮南子·泛论》
诋訾今古。——《战国策·魏策》
故小谨者无成功,訾行者不容于众。——《淮南子·汜论训》
(3) 又如:訾美(毁誉);訾怨(诽谤怨恨);訾病(提出他人缺失而加以讥评,非议);訾短(非议,诋毁)
(4) 厌恶;极其讨厌并憎恶 [detest]
訾食者不肥体。——《管子》
(5) 又如:訾食(厌食);訾怨(厌恨)
(6) 指责 [blame]
夫名盛则责望备,实不副则訾咎深。——《新唐书》
(7) 又如:訾戈(痛骂弋猎的人);訾咎(指责非难);訾屈(责骂)
(8) 另见 zī
“訾”字的辞典解释
财货。《史记·卷一二二·杜周传》:「及身久任事,至三公列,子孙尊官,家訾累数巨万矣。」通「资」。
参见「訾黄 」条。
姓。如汉代有訾顺。
动计算、估量。《商君书·垦令》:「訾粟而税,则上壹而民平。」《列子·说符》:「钱帛无量,财货无訾。」通「赀」。
訾ㄗˇzǐ 动诋毁。《庄子·山木》:「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,无誉无訾。」唐·韩愈〈进学解〉:「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,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,欲进其豨苓也。」
厌恶。《管子·形势》:「訾食者不肥体。」唐·尹知章·注:「訾,恶也。」
计算、衡量。《商君书·垦令》:「訾粟而税,则上壹而民平。」
考虑。《韩非子·亡征》:「心悁忿而不訾前后者,可亡也。」
形约束的、参照的。《管子·君臣上》:「吏啬夫尽有訾程事律论法辟,衡权斗斛;文劾不以私论,而以事为正。」
名瑕疵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「故子之所刺于礼者,亦非礼之訾也。」